寂
《寂》是我2018年个展《心性博物馆》的一件作品。制作过程是利用轮车旋转拉坯成带有弧度的圆形,在吹釉的同时抓一把沙子撒在旋转的圆盘上,沙粒在旋转中各自处于相应的位置。一共做了6件,分别是金色、蓝色和白色,可以根据展场的空间制作相应尺寸的白色作品。《空性博物馆》的个展中还展出了其他几件作品,也都可以以白色来诠释,所以我也放进申请材料里,大致解释如下:
《心经》——中国人在面对纸张的空间是,在写字,画画的时候,空间意味着什么?本来用来写《心经》的宣纸在偶然性的折叠下形成凸凹的折痕,二维的平面形成三维的空间,在此空间意识下,任何文字,即使如《心经》的文字也显多余。我用瓷、金和随手洒落的沙子,以及瓷器千度高温的烧造过程来揭示一种只可意会的“空”“无”状态。
《格物》——把一张四尺宣纸反复对折,在平面的空间上即产生了有规律的,纵横交错的凸凹线条,以及铺满纸张的方形。瓷器是一种历经金木水火土,五行化蕴而生的材料,以瓷器这种材料将这个行为过程及结果固定下来,来探讨事物背后的意识空间。
《山水》——把一张四尺宣纸揉成纸团,展开后经过三D扫描、打印,并通过制瓷工艺烧制成瓷。中国人面对宣纸作画,通过墨的浓淡层次在二维的纸面上暗示一个天地的空间概念,我利用揉纸的行动将这种天地的概念凝聚在一个行为里,使得二维的宣纸在揉纸的行为下成为三维的空间实体,像是俯瞰的大地,或许,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生存的空间无非是一种未知力量下“揉皱”了的"纸团“而已。
《刹》是摄取了湖面一刹那的水滴的状态,通过电脑制作,三D雕刻,并通过瓷板烧制技术成瓷,烧制过程中自然的的裂痕也成为一种语言,与不可分割的湖水形成了心念上的呼应。
《心经》——中国人在面对纸张的空间是,在写字,画画的时候,空间意味着什么?本来用来写《心经》的宣纸在偶然性的折叠下形成凸凹的折痕,二维的平面形成三维的空间,在此空间意识下,任何文字,即使如《心经》的文字也显多余。我用瓷、金和随手洒落的沙子,以及瓷器千度高温的烧造过程来揭示一种只可意会的“空”“无”状态。
《格物》——把一张四尺宣纸反复对折,在平面的空间上即产生了有规律的,纵横交错的凸凹线条,以及铺满纸张的方形。瓷器是一种历经金木水火土,五行化蕴而生的材料,以瓷器这种材料将这个行为过程及结果固定下来,来探讨事物背后的意识空间。
《山水》——把一张四尺宣纸揉成纸团,展开后经过三D扫描、打印,并通过制瓷工艺烧制成瓷。中国人面对宣纸作画,通过墨的浓淡层次在二维的纸面上暗示一个天地的空间概念,我利用揉纸的行动将这种天地的概念凝聚在一个行为里,使得二维的宣纸在揉纸的行为下成为三维的空间实体,像是俯瞰的大地,或许,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生存的空间无非是一种未知力量下“揉皱”了的"纸团“而已。
《刹》是摄取了湖面一刹那的水滴的状态,通过电脑制作,三D雕刻,并通过瓷板烧制技术成瓷,烧制过程中自然的的裂痕也成为一种语言,与不可分割的湖水形成了心念上的呼应。
制作年代:2017
材质:陶瓷、沙
尺寸:70*70*10
-
教育
1999 学士,中央美术学院,雕塑
2003 硕士,中央美术学院,雕塑
-
展览
2018 个展《心性博物馆》,北京空间站画廊
2014 个展《水墨》,北京在3画廊
2014 个展《非物之物》,柏林michael schultz画廊
2012 个展《易碎》,卑尔根S.E画廊
2011 个展《瓷器.保时捷》,达拉斯亚洲艺术馆
2009 个展《瓷。车》,北京michael schultz画廊
2009 个展《新瓷器》,纽约regis kramf画廊
-
收藏
2015 《新瓷器——电视》,杜塞尔多夫陶瓷美术馆 ,德国
2011 《瓷器.保时捷》,达拉斯亚洲艺术馆,美国
2012 《瓷.车》NO.2,NO.3,以色列尧山基金会,奥地利
2010 《瓷.车》NO.1,罗斯托克美术馆,德国